“这次全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,主要是总结回顾2024年成绩,吹响 2025 年高水平发展的集结...
场地规划指导
现场安装调试
售后保养维护
“这次全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,主要是总结回顾2024年成绩,吹响 2025 年高水平发展的集结号、冲锋号,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、铆足干劲、真抓实干,全力推动高新区高水平发展再上新台阶,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郑州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。”2月15日,河南省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东辉在高新区召开的2025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发表讲话。
据郑州高新发布了解,此次是郑州高新区的“新春第一会”——2025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举行,总结成绩,擘划未来。当天的会议党工委、人大工委、管委会班子成员全体,协助班子工作的县处级干部出席。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分局、税务局等市直派驻机关主要负责同志,区内四所一本高校信息工程大学、郑州大学、河南工业大学、郑州轻工业大学的有关负责同志,各办事处、内设机构、市直单位派出机构、其他机构全体班子成员,区属国有企业一级集团正副职。同时,会议还邀请到区内部分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党代表,重点企业、研发机构、双创载体的主要负责人,以及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、体验官代表参会。
在会上,党工委委员、纪检监察工委书记杨俊伟对高新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总结,对2025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。
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郭程明以《抢抓机遇谋发展 笃行实干勇争先,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》为题,总结回顾2024年工作,对2025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;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东辉以《把握新形势新要求,展现新担当新作为,以实干争先推动高水平发展突破突围》为题发表了总结讲话。会议由高新区人大工委主任姬贤杰主持。
会议宣读了郑州高新区2024年度经济贡献先进单位、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单位、项目建设先进单位、金融机构先进单位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十强企业、数字化转型十强企业、十大优秀企业家的表彰决定。
其中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、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、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、河南省煤气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、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获得“2024年度经济贡献先进单位”。
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、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、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郑机所(郑州)传动科技有限公司、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获得“2024年度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单位”。
河南鸿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、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、郑州亿达科技新城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获得“2024年度项目建设先进单位”。
工商银行高新区支行、郑州银行长椿路支行、交通银行高新区支行、郑州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获得“2024年度金融机构先进单位”。
会议还为营商环境“特邀监督员”、“体验官”代表侯贝贝、王浩、金一、李铃铃、刘萌、何向东、胡志涛、李向前、梁兴、黄承斌等颁发聘书
“做实做好‘高’和‘新’两篇文章,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,锻长补短、抓大育小,奋力打造高端创新平台高地、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高地和一流人才汇聚高地,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、新质生产力引领区、高水平发展先行区,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,奋力为郑州中心城市建设贡献高新力量。”张东辉在讲线年,高新区确定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 7%左右,国家高新区考核指标实现新的提升,力争稳定进入国家高新区前 20。确立这一目标,一是发挥开发区“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”定位的需要。增长目标高于全省、全市,是郑州高新区作为省会国家级开发区的应尽之责,有利于为发展大局强化支撑、为发展全局贡献力量。二是实现“十四五”圆满收官的需要。设定这一目标,有利于为“十四五”收官争取更好的结果,同时有效衔接“十五五”,引导全区各方面凝心聚力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。三是持续争先进位的需要。当前新一轮区域竞争进入洗牌重构的关键期,不进则退、慢进亦退,必须强化拼抢意识,奋勇争先、加快发展。
高新区要以郑南商许超硬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带动,发挥“链主”企业资源配置和引领带动作用,持续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、向规模集聚,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良性生态圈,推动其他几个优势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序列。
要切实把 9 条产业链培优做大育强。传感器产业,坚持“强链补链延链”,围绕环境、汽车、电力、石化、家居、农业、气象、视觉等应用场景,打造气体传感器、位置传感器、汽车传感器等优势更突出的特色产品,形成智能传感器材料、设备、设计、制造、封装、测试、软件算法、系统集成、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条。超硬材料产业,发挥郑州三磨所、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郑州研究院,中南杰特、富耐克等机构和企业的龙头作用,聚焦培育钻石产业链中下游,打造超硬材料高端研发和培育钻石推广交易中心,形成“技术研发一原料及辅料生产-生产设备制造一超硬材料合成一超硬材料制品及应用”集中完善的产业链条。智能终端产业,依托紫光计算机等加强智能终端、安全可信计算机等中高端产品研制和产业化,以“计算机整机制造+核心零组件+应用软件设计”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,打造河南省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制造基地。软件产业,高新区集聚了全省 50%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,拥有 5 家河南省首批软件产业园区,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胜势,加快打造“一镇、一核、一带、两点支撑”的软件产业布局,助力郑州打造“软件名城”。装备制造产业,依托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郑州机械所、辉煌科技等重点企业,打造全国知名轨道交通装备基地。
算力产业,推动摩尔线程智算万卡集群等重点项目落地。提升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落地智能驾驶、智能机器人、政务数字人等 AI 应用场景,加快构建计算、算法、应用、服务等多元融合的产业生态。完善提升郑庆哈城市算力网一期示范工程——郑高新全域算力网项目,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,将郑州打造成为国家算力调度中心,确立郑州在国家算力大通道中线的核心枢纽地位,全方面提升算力产业核心竞争力。要加速培育机器人产业,布局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,提升批量制造能力,打造“人工智能+机器人”发展模式。今年要将 DeepSeek 大模型引入到政府管理,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会运用 DeepSeek 大模型,提高“AI+人工智能”覆盖程度、运用程度。前沿新材料产业,支持三磨所加快金刚石半导体材料、高性能散热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发,谋划建设前沿新材料专业园区,打造全国先进的前沿材料产业集聚地。
要在创新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。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,做好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、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、中州实验室等省实验室服务保障。完善国家级创新平台梯度培育体系,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50 家,以创新平台催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。统筹区内现有 35 家国家级、644 家省级科研平台和省中试基地、省产业技术探讨研究力量,力争在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“国字号”平台创建上实现新突破。
充分发挥区内高等院校的创新作用,实现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高效协同。跟踪对接区内 4 所高校人才、技术和成果优势,力促在区内落地转化,快速推进轻大李培峰院士大健康发展中心、信大“经典+量子”超融合分布式计算中心等项目。
要加快建设投用一批概念验证中心、中试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,推动实现“研发—验证—中试—产业化”全链条贯通。在现有 93 家各类孵化载体基础上,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加快高质量孵化器、专业化孵化器、面向未来产业的孵化器等载体建设,打通研发端、试验端、转化端、生产端、应用端。谋划设立技术转化产业研究院,让科研人员掌握的核心技术转化为股权投资,实现就地产业化,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。要激活区内现有新型研发机构的活力,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资产金额的投入多元化,加快形成以开放促进创新、以需求决定研发、以市场引导孵化,以贡献谋求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运作与发展模式。
用好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招牌,争取实施一批省级重大科学技术专项、重点研发专项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项目。
招商引资不仅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,更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。要做强基金招商,围绕主导产业设立产业基金,建立“基金团队+招商团队”联动机制,组建基金招商专业化团队,通过资本金注入、资产划转、与头部基金机构合作等方式做大资产规模,要坚持产业链招商,9 条产业链链长牵头,紧盯国内外头部企业、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,积极走访考察洽谈合作,开展补链、延链、扩链、强链、优链招商,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。
要发挥产业园区招商作用,强化专业园区“扩招商、强运营、增效益”功能,逐步摆脱房租依赖,提供更多增值服务,为入住企业降本增效,最大限度留住企业。
要盘活产业空间实现“地等项目”,一个是抓紧时间报征土地,统筹存量建设用地的清理整合,对“批而未征”“征而未供”“供而未用”的地块加快处置,主动协调推动 99 平方公里征而未供 23 宗 1593 亩工业用地的报批工作,科学城 436 亩要抓紧对接争取批回。另一个是抓城市更新,要抢抓政策机遇,持续实施完整社区建设、既有建筑改造利用、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。
要以企业满意为风向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,健全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,实现市场主体、普通市民服务事项“不见面”办理超过 90%。要以“拿地即开工”为目标,全面实施工业定制地带“设计的具体方案(施工图)”出让,积极推广工业用地弹性出让,探索实施工业用地“先租后让”,提升供地效率、降低供地成本。做实存量企业包保服务。充分的利用高新区各类金融机构集聚优势,强化金融服务功能,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,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的金融支持。
用好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、《资本力量》1+6 系列路演活动平台,推动科技金融广场建成“线上+线下”全国一流股权融资金融基础设施。主动服务企业出海。当前,企业出海是摆脱国内内卷、找到“第二增长点”的主要路径。要逐步的提升高新区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,共同打造全方位的出海服务体系,为有出海需求的公司可以提供优质服务,助力企业抢滩海外市场,实现企业国际化发展。
要突出重点板块开发,全力加快科学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城。借鉴国内先进科学城建设开发模式,把科学城61.64 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前瞻性规划,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、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、技术、资金、信息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,打造“科技、高校、产业、城市”融合的新型城市板块。今年将优先推进 11 条骨干路网、配套市政污水管网及安置房建设项目,推动庙湾水库工程尽快启动,加快河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学院、郑州轻工业大学新校区选址落地,以重点项目牵引推动科学城开发建设。
实干成就新篇、奋斗开创未来。今日之高新,发展机遇前所未有、定位地位更加凸显、实干担当蔚然成风,实现跨越发展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、其兴可待!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,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坚定信心、埋头苦干、奋勇争先,创一流业绩、赢更大荣光,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郑州实践中谱写高新篇章、作出高新贡献!(李剑 王朝锋 王玉丰)
开云官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25219号 集团电话:400-777-6575 24小时技术支持:15936088889